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本院动态 > 正文
本院动态

在磨砺与坚守中,看见公诉人的光

时间:2025-06-17 11:45:49 来源:  作者: 点击数:

当主持人念出“优秀公诉人”获奖名单,捧着这份沉甸甸的奖杯,我心中翻涌的远非简单的喜悦,而是百感交集。奖杯握在手中,仿佛承载着多年时光的重量,聚光灯下的那一刻,眼前竟有些恍惚,十年来那些伏案埋首、风雨奔波的日夜瞬间涌上心头那些在反贪局彻夜蹲守、在刑事检察部卷宗堆里奋笔疾书、在公益诉讼现场攀爬跋涉的日子,竟已悄然沉淀为此刻胸前这枚徽章所映照的微光。


起点:反贪战场上的淬炼

2011年刚踏入反贪局的大门,面对纷繁复杂的账目、狡猾老练的嫌疑人,那份初生牛犊的锐气里,也夹杂着对“国家公诉人”这份责任的懵懂敬畏。在反贪一线的摸爬滚打,教会我抽丝剥茧的耐心,锤炼了与狡猾对手周旋的意志。那些熬夜审讯、千里取证的日夜,是我检察生涯最原始的锻造。那时我便明白,守护法律的尊严,是一场需要智慧与勇气的硬仗。

转折:刑检路上的波折与沉淀

2017年,怀着满腔热忱转入刑事检察并光荣入额,满以为能在公诉席上大展拳脚。然而,命运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教育,案件未能获得法庭支持被判决无罪,那种挫败感是锥心刺骨的。退出员额,不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,更是对自我能力的巨大质疑。那段日子,自我否定的阴霾时常笼罩,压力如山。我反复叩问:是我的专业不够精深?是对证据的把握失准?还是对法律的理解有偏差?这份“失败”的经历,没有勋章,却是我职业生涯最宝贵的一课。它让我深刻理解了“客观公正”这四个字的千钧之重,明白了指控犯罪不仅需要热情,更需要近乎苛刻的严谨、对疑点的穷尽和对权利的尊重。

转场:公益诉讼中的扎根与回望

离开熟悉的刑检战场,我投身公益诉讼这片新天地。从山川河流到食品药品,从英烈保护到国有财产,我看到了法律守护的疆域如此辽阔。在田间地头调查取证,在污染现场勘察记录…这段看似“转场”的经历,意外地给了我沉淀与反思的空间。它让我跳出单一的指控思维,从更宏观、更贴近民生的角度去理解法治的价值。从研读罗翔教授的《圆圈正义》《法律的悖论》,到张明楷教授的“太皇太后”,我不断重塑着自己的法律思维,那份对公平正义的执着,不仅没有消退,反而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变得愈加清晰和坚定。

归来:重拾利剑,淬火成钢

2022年,当我再次重返刑事检察岗位这一次,我步伐更稳,心态更沉。曾经的无措化作了对证据更缜密的审查,曾经的挫败感转化为对法律适用更精准的推敲。再次站在公诉席上,每一个案件,我都如履薄冰,将过去的教训化作今日的警醒。我深知,指控的利剑,唯有在事实和法律的千锤百炼下,才能闪耀出不容置疑的光芒。

此刻:荣誉归于坚守,前路仍在脚下

“优秀公诉人”的称号,是对这份坚守的肯定,更是对那段曲折心路最好的慰藉。它属于那个在无数个深夜反复研读案卷、推敲法条的身影,属于那个在法庭上与辩护人激烈交锋后仍能静心复盘的身影,属于那个在经历了挫折却依然选择重新出发的身影。有面对疑难时的辗转反侧,有指控不被认可时的黯然神伤,有顶着巨大压力做出关键决定时的如履薄冰。但正是这些“心酸辛苦压力”,如同河床中的砾石,不断冲刷、磨砺,最终让我对这份职业的理解更加深刻,对肩负的责任更加敬畏。

这份荣誉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它提醒我,优秀公诉人的价值,不仅在于庭上的慷慨陈词,更在于庭下对真相的孜孜以求;不仅在于指控的成功,更在于对每一起案件、每一位当事人权利的审慎对待;不仅在于个人的荣光,更在于对法治信念的忠诚守护。未来的路途上,我将继续以敬畏之心持法律之剑,以赤诚之情护民生之利,让胸前的检徽,始终映照出脚下这片黄土地最清澈的公正之光。

关闭

智能悬浮区